星期

2024年12月02日

培正人故事 | 中国前驻外大使李华新:以生命之光,照亮和平外交之路

2024-12-02 15:42:31 来源:互联网 阅读:-

广州培正中学,以“至善至正做人,敬业乐群处世,爱国爱校为魂”为教育之本,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正是在这样的精神熏陶下,培正学子以善为根,育英才,胸怀家国,展现出了非凡的气度与威严。


他是培正之光,将“至善至正”的教育理念融入骨髓,在36年的外交生涯中熠熠生辉。他是一名外交战士,历任中国驻伊拉克、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的特命全权大使,以及驻悉尼总领事,始终坚守在祖国外交的第一线。


他,就是培正中学73届基社高中毕业生、曾担任中国前驻外大使的李华新。他是一座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一名祖国利益的坚定卫士。他以自己的躬身实践,向母校培正中学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

李华新.jpg

中国前驻外大使李华新


动荡时光中的青春与恩师启迪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知识的火焰似乎被狂风吹熄,但总有一些地方、一些人能够成为庇护所,让求知的种子在夹缝中生根发芽。广州培正中学,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5731694395601718893&skey=@crypt_a5585ed_c233c4175b20654926b494fcca9d8c03&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

1972年秋天李华新学长与同学们在培正校园古巴楼前的合照


1969年,李华新踏入了培正中学的大门,开始了他初中和高中的学习生涯。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他心中的英雄。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在艰难时刻坚守着教育的信仰,用智慧和勇气点亮了学生们的未来。


探望旅居国外的培正高中时的班主任关凤琴老师.jpg

李华新探望旅居国外的班主任关凤琴老师

五十多年前的一件小事,至今仍让李华新记忆深刻。一个傍晚,放学铃响,同学们散去,高中班主任关凤琴老师递给李华新一个报纸卷。带着疑惑回家,李华新打开一看,眼前是一本数学探索之书。这本小书,令他一辈子都对关老师充满感激之情。


随着毕业的临近,李华新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和同学相约,骑上自行车,穿越大街小巷,来到学校寻求王老师的指导。王老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耐心地传授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深深地触动了李华新。


还有时任高中年级组长的杨淑铭老师,教学工作尽心尽责,给李华新留下了深刻印象。“杨老师至今仍笔耕不辍,并对培正同学会工作给予了指导和帮助,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好榜样。”李华新说道。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培正中学的老师们给予李华新的知识和智慧,是永恒的财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是他们,用知识和爱,为培正学子们撑起了一片求知的天空。

用坚韧与智慧铸就的外交经历


培正中学的四年时光,塑造了他求知若渴的精神,为他今后的外交工作打下了基础。尤其是在中东地区的艰苦岁月里,这些经历和品质助他跨越重重难关,始终坚守在推动和平与理解的前线。


广州培正中学,因其邻近李华新的家而成为他求学的起点。校园内如诗如画,蜿蜒的阶梯、起伏的小山丘和错落的特色楼宇深深吸引了他。楼宇以美洲楼、澳洲楼等命名,铭记着海外华侨的爱国情怀和慷慨捐助。


李华新的记忆里,培正中学是一段既充满感激又促进成长的时光。在校园生活中,他不仅在课堂上汲取知识,更在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广东罐头厂的劳动让他学会如何处理鲮鱼,从化分校生产队的农村生活体验则让他体会到了农耕的辛劳与田园的乐趣。这些非教学活动的经历使他对社会生活有所接触,令他受益匪浅。


1977级考上北京外国语大学.jpg

1977级考上北京外国语大学

1973年,李华新从培正中学毕业,随后进入职场。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他经过紧张的复习,顺利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这所始建于1941年延安时期的外语学府,由中国共产党创办,是国内教授外语种类最多的领先院校,覆盖了中国与182个建交国的官方语言。


在北外教室学习阿拉伯语.jpg

在北外教室学习阿拉伯语

李华新自培正中学时期便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本有意继续深造英语专业。然而,由于北外招生限制,他最终选择转学阿拉伯语。尽管阿拉伯语被称为“小语种”,但它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拥有超过3亿使用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广泛。


为邓小平会见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担任翻译.jpg为邓小平会见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担任翻译

1983年,李华新从北外阿拉伯语专业毕业,怀抱满腔热血投身外交部。正值改革开放浪潮涌动,他凭借过硬的语言专长,在国际会晤中担任重要翻译。在不断地磨炼中,他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得以提高。


李华新的外交履历十分丰富,他从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初入外交舞台,继而被派驻中东地区历练,深入阿拉伯世界开展外交活动,并在外交职衔上逐级晋升,历任副处长、处长、参赞、副司长等职务。


2003年至2005年,担任外交部亚非司副司长;


2005年至2007年,担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


2007年至2011年,担任中国驻叙利亚大使;


2011年至2013年,担任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大使、外交部高级外交官创新实践委员会副主任;


2013年至2016年,担任中国驻悉尼总领事(大使衔);


2016年至2019年,担任中国驻沙特大使。在这些关键岗位上,他以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外交技巧,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尊重与友谊。


作为共和国一支独特的队伍,外交人员贡献非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祖国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奋战在外交第一线。李华新的外交生涯不仅是对中国外交的诠释,也是对中国外交成就的颂扬。他的故事鼓舞着后来者们在国际舞台上继续谱写中国外交的新篇章。

以生命铸和平,以大爱护中华


李华新的外交生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他亲历两伊战争、两次海湾战争、阿拉伯之春等中东政治军事乱局,七度肩负起常驻国外的重任,危险随时都很近。他的工作经历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缩影。


首次伊拉克之行发生在1984年至1988年,正值两伊战争如火如荼之时。伊朗的导弹频繁落入巴格达,其中有一颗最近的飞毛腿导弹,落点距离李华新大概不到一公里之遥。那强大的爆炸冲击力使得楼房剧烈震动,灯泡在摇晃中仿佛即将坠落,四处弥漫的灰尘让人几乎无法呼吸,场面十分惊险,所幸并未直接对他造成伤害。


在伊拉克时住室遭遇流弹.jpg在伊拉克时住室遭遇流弹

这座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不确定性。李华新曾长期戴着头盔、身着防弹衣外出工作,就是在这样的生死边缘,履行着外交使命。


2005年,李华新再次踏足伊拉克,这一次是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后的混乱时期。在那个特定的时期,前往伊拉克工作对于每一位外交人员而言,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当时,组织就相关工作安排征求李华新的意见,并建议他与家人进行商议。然而,李华新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服从组织分配。


担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会见伊拉克总统.jpg担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会见伊拉克总统

彼时的伊拉克,局势极度危险。众多外交机构纷纷撤离,要么选择完全撤出,要么决定暂不派驻大使。但当李华新踏上伊拉克这片土地,实地开展工作后,他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所肩负使命的重要性。


李华新说:“像伊拉克这样危险的地方,正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这时,要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他深知,在这样的艰难时刻,及时与伊拉克新政权建立良好关系,并在伊拉克的各种场合积极发出中国的声音,是中国外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外交工作核心意义的体现。


李华新凭借对外交事业的满腔热忱和对国家使命的坚定担当,始终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勇往直前,将每一处的艰难险阻化作前进的动力。


在伊拉克外出活动时.jpg在伊拉克外出活动时

值得一提的是,伊拉克是中国政府首次向驻外使馆派驻武警护卫的地方。李华新任大使期间,8名武装武警确保了使馆安全,同时,也配备了防弹车辆。

中国实力的持续增强带动了安保措施的升级,这些措施不仅显著增强了驻外人员的安全防护能力,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外交官们在严峻环境中坚守岗位的信心和士气。


担任中国驻叙利亚大使时向叙利亚总统递交国书.jpg担任中国驻叙利亚大使时向叙利亚总统递交国书

离任叙利亚时,获叙利亚政府颁发卓越勋章.jpg离任叙利亚时,获叙利亚政府颁发卓越勋章

在外交领域的持续耕耘下,李华新在叙利亚工作四年半后,获授卓越级勋章,这是对他工作及推动两国关系的高度认可。任驻悉尼总领事(大使衔)期间,他广泛开展外交工作,获悉尼市政府及周边多市颁发奖状。


离任沙特时,沙特国王会见.jpg离任沙特时,沙特国王会见

2019年3月10日离任沙特时,沙特国王亲切会见并赞扬其工作,为李华新外交生涯画上意义非凡的句号。


这些荣誉与经历充分彰显了李华新大使在不同岗位上的杰出贡献,体现了中国外交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奉献精神,也见证了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积极作为和影响力。

微信图片_20241109234120.jpg李华新重访培正中学,与同学会校友相聚于

基社金禧赠给学校的纪念物 --- “红蓝竞芳”


在36年的外交生涯中,李华新大使始终怀揣对外交事业的热爱和对国家责任的忠诚,生动诠释了培正中学“至善至正”的校训精神。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8360169806351324995&skey=@crypt_a5585ed_c233c4175b20654926b494fcca9d8c03&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jpg

李华新学长回校与同学们共贺基社金禧典礼

这位杰出校友深情回忆道:“培正的四年,是我一段宝贵的成长经历,至今仍时常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他非常感谢曾任培正中学党委书记的朱素兰老师(现任广州培正同学会永远荣誉会长)。正是朱老师的联络与召唤,让李华新多年后重返培正中学,继续感受母校的温暖与关怀。


微信图片_20241109234102.jpg微信图片_20241127210614.png

李华新学长为母校培正创校135周年送上祝福

传承培正精神,铸就时代新人。值此培正中学135周年校庆之际,李华新大使对培正学子寄予厚望:“珍惜青春时光,响应国家需求,专注学业,开阔视野,培养多元兴趣,立志成为兼具爱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共同书写培正新辉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