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豆”者联盟就业实践队怀揣“豆”志深入流芳乡,展开一日丰盈行程:上午在江西芳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豆制品加工厂沉浸体验传统豆花制作工艺,下午赴流芳乡敬老院传递温暖关怀,晚间则与九江职业大学的小伙伴们奏响青春联谊乐章。
江西芳洲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立足湖口县生态资源优势,专注于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与销售。公司依托本地特色,发展生态农业产业链,致力于提供健康、优质的豆制品等农产品通过“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增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江西区域践行生态农业理念、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企业之一。早晨六点半,团队一行便踏入芳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豆制品加工厂,开启为期半日的“豆站打工人”沉浸式体验。踏入厂房,蒸腾的热浪便裹挟着浓郁的豆香与湿热水汽扑面而来,同学们的衣衫顷刻间便被汗水浸透。随即在师傅们的悉心引领下,队员们做好卫生防护措施后得以亲历一颗黄豆蜕变为碗中豆花的奇妙旅程。从田间到舌尖,这洁白的豆花需历经选豆、泡豆、磨豆、煮浆、封装、巴氏杀菌、冷藏直至入库的八重工序。纵使热浪灼人,汗珠如雨滚落,队员们依旧坚守岗位,与工人们并肩协作。当洁白的豆花终于在滚烫的浆液中凝结成形,顾不得擦拭额上密布的汗珠,队员们又迅速投入到分装环节。这份凝结着汗水的劳作结晶,被郑重地披上素净的“外衣”。在这持续翻涌的热浪里,每一道工序都无声浸润着“粒粒皆辛苦”的厚重;而队员们汗湿的身影里透出的那份专注,正是对质朴匠心最本真追寻与礼赞。完成生产后团队一行采访了公司高管林总和姜总,了解到公司通过“直播带货+线下销售”的双重模式已实现产值效益的提升,但由于无添加的豆花面临冷链运送困难、运输成本高昂、品牌知名度较低等问题,产品辐射范围有限,导致打通周边市场仍存在困难瓶颈,期待未来冷鲜技术提升之后能将此类问题有效解决。
望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有机豆花,同学们迫不及待地通过视频与家人分享。电话那头家人的牵挂让队员们萌生了一个温暖的想法——将这份甜蜜与敬老院的老人们共享。豆花软糯可口,正适合牙口不好的老人品尝。下午,团队一行便带上精心准备的豆花等慰问品,前往敬老院送去关怀与问候。抵达流芳乡敬老院时,老人们正在集体活动室看电视,同学们热情地向老人们问好,并细心地将一碗碗豆花送到他们手中。有的老人行动不便,队员们便耐心地一勺一勺喂给他们,边吃边聊,询问他们的生活起居和身体状况。老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连连称赞豆花“又香又甜”,有的奶奶还拉着同学们的手念叨:“你们这些娃娃真有心,来看我们,还带好吃的!”此刻豆花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密码,更是传递社会温情的桥梁。活动期间,团队成员还采访了敬老院院长,深入了解老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敬老院的运营情况。院长表示:“很感谢同学们带来的温暖和关心,这样的慰问活动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也给他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了欢乐。”临别时,老人们依依不舍,队员们也深受触动,此次慰问不仅让敬老院的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怀,也让“三下乡”的同学们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与感动,更加懂得敬老爱老的意义。
走出敬老院已是傍晚时分,稍作休整后队员们重新振作精神,大步流星地赶往豆民宿,今天晚上有着大家期待已久的大学生乡村音乐节活动。队中的“歌王”邓超同学早已同实践点负责人联系,布置好了场地,只待夜幕降临。暮色渐沉,晚风裹挟着豆香拂过民宿旁搭起的木质舞台,一串串暖黄的串灯在屋檐下轻轻摇晃,将斑驳的光影洒在攒动的人群中。
当《菠萝咒》、《日不落》、《最炫民族风》等耳熟能详的歌曲被一一唱响时,台下人潮汹涌,欢呼声此起彼伏。这场临时起意的音乐节,藏着比演出更深的涟漪。民宿老板在一旁为舞台上唱响的青春之歌点赞,队员们用三脚架把相机架起记录青春注脚,老师与身旁留守儿童聊起了生涯规划,刚结束高考的一家三口也来咨询高报情况。“原来乡村振兴不只有数据报表,”队长关一淼擦着汗说,"当我们和老乡共唱一首歌时,才真正触摸到了这片土地的心跳。"
从工厂车间的躬身实践到敬老院的温情陪伴,从田间地头的调研走访到星空下的音乐共鸣,青年学子们以脚步丈量乡土,以真情对话民生。这一天的三下乡实践,不仅为流芳乡带来了青春的活力与创意,更让青年们深刻体悟到乡村振兴的深层内涵——它不仅是产业与设施的革新,更是人与土地的情感联结。当豆花的甜香混着晚风中的音符飘散,当老人眼角的笑纹与学生额头的汗珠相互映照,乡村振兴的画卷便在这真实的互动中徐徐展开。这场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正孕育着更温暖、更可持续的明天。
文:魏文颖、陈一麦
图:柳奕涵、谢雨薇、郑必琴、蔡怡馨
推荐阅读: